导读:总有人说,刚毕业的学生工作带有学生气,没办法让人放心地交托工作,似乎满脑子都是“学生思维”。其实不仅是毕业生,好多人工作了两三年,也依旧是“学生思维”。学生思维到底有什么坑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01害怕权威,不敢提问
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不懂就要问”,但面对老师的提问“还有哪里不懂的吗?”教室里通常是雅雀无声,不一定是真的全懂了,只是心里对老师有害怕,也担心表现出不懂会让老师对自己有看法。
(图片来源网络)
反映在职场上,当领导布置了一个任务,没有完全听明白却又不敢提问,最后导致做出来的结果不是领导想要的而需要大面积重做,白白花多了时间。所以不如在一开始就问清楚,哪怕提出的问题水平低、问题多,也比最后做不出领导想要的效果好。
当然,有一些提问技巧需要注意,例如:
· 同一个问题不问第二次
· 只描述关键性问题,精简提问
· 先调动自己的认知,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不问
(图片来源网络)
02老师不催,我就不交
在学生时代,可能很多人都不喜欢写作业,总要等到最后一刻再交。直到工作后,还保留着这样的习惯:领导安排任务后,不主动汇报进度,等领导催时才着急忙慌地做总结。其实,大部分领导都喜欢主动汇报的员工,这样的员工会让人感觉:踏实、放心。
而一些能力超强的职场“独行侠”,哪怕汇报不及时,也能在最后期限来临前交上一份合格的成果,不会耽误大事。
总之不管能力强弱,唯有主动汇报工作,才会给人留下踏实靠谱、积极主动的好印象,下一次领导才会放心把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
(图片来源网络)
03习惯自己闷着头做事情
学生时期,我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团队协作,基本都是各自完成自己的事情。一些人把这种习惯带了到职场,只会闷头干自己的事,缺乏协作精神。
“闷着头干自己的”本身并没有错。学生时代,不管其他同学怎么闹腾,总有人心无旁骛地学习;职场上不管他人多么浮躁,还是能脚踏实地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行为绝对是加分项。
但闷头之外也要记得时时抬头,要知道什么时候该闷头做事,什么时候该抬头看人。职场上我们必须及时需求帮助,也适时帮助别人,在一个团队里只有相互帮助才能共同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
没有人能一夜之间迅速成长,变成做事滴水不漏的职场精英。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在学生时代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带进职场里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反而会阻碍职场成长之路。尽早告别这些学生思维,才能让自己在“职场”这张考卷上,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