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铭森,中共党员,2021年3月就读于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专业,广州分部增城分校学习中心2021年春季法学本科班班长,现就职于广州市增城区宁西街白水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增城区人大代表。2021年6月荣获广州市增城区宁西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一、助人为乐,团结协助共同进步
作为2021春本科班班长,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会直接地影响到身边的同学,他非常重视在学习当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黄铭森勤奋刻苦,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克服工学矛盾。上课之前提前预习,把不懂的知识点先记录下来,做到在课堂上把问题学懂弄通,不懂的内容及时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为了帮助同学们开展学习,他积极参与组建班级学习群,在群里面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体会,传授学习经验,用自己的学习热情去感染其他同学。
由于在职学习的特殊性,同学们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作为班干部,黄铭森积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为同学们创造学习交流的机会。2021年建党100周年时,他组织全班同学们到坑贝村清献园廉政教育基地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为主题的参观学习活动,还组织同学到中新镇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党史学习,不仅促进学习交流,还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2021年7月24日,黄铭森组织小组学员到小楼镇邓山村学习交流乡村土地资源整合和发展创新,使学员对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新的理解;2022年1月15日,组织班干部到增江街大埔围村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提升了班级干部群体的凝聚力,提高了班级干部的党性意识;2022年7月16日,组织部分学员到宁西街白水村交流学习村居建设、垃圾分类等问题,帮助同学们学习先进的工作经验。
黄铭森热心、善良、乐于助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搭建了学校、老师和同学们之间的沟通的桥梁,为班级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为民解忧,勤勤恳恳为民办实事
“农村工作不能光说不干,要干就干出个名堂”,这是黄铭森同志任职以来对班子成员说过最多的一句话。白水村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遗留下来许多历史问题。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黄铭森始终牢记嘱托、不忘使命、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一心扑在工作上,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从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入手,舍小家为大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利用自己在学校的所学所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书写了自己奋斗的人生,感染着村里的每一个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他管控路口、设置服务点、带头值班;组织全员核酸检测、维持秩序;不分昼夜宣传疫情防控政策、亲力亲为排查返乡人员并落实各项管控措施;为管控人员送生活物资,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消除后顾之忧,实现真隔离、真管控。
对于困扰村民已久的行路难问题,他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乡村道路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速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全村掀起了道路建没的高潮,在黄铭森的努力下,白水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大大方便了周边村民的日常出行。
教育是民生之本,黄铭森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工作,在房屋安全隐患排查中,他发现村小学存在围墙开裂等问题。他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将村小学开裂多时的围墙、多功能室进行翻修翻建,并新建保卫室,消除了校园安全隐患,优化了学生的教学环境,提高了安全保障。
围绕群众“看病难”的问题,黄铭森主动推进农村卫生站改造工作。他主动对接合作企业,起早贪黑,上班前下班后都要到施工地点亲自监督;在这期间,他既要保证工程正常建设,又要考虑村子的发展规划,还要兼顾女儿的升学事宜,但他从来没有怨言,他心里想的是,“既然当了公家人,就得办好公家的事”。
秋去冬来,春华秋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今,白水村的村民再也不用踏着泥泞出行,学生上学也不需要担心墙什么时候会倒,百姓们也不用跑大老远去看病,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提高。
三、树新风气,提升班子战斗力
由于村领导班子战斗力不强,凝聚力不够等原因,白水村党支部曾被定义为“软弱涣散”党组织。黄铭森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后,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定期培训教育,提高了党员队伍的政治素养,保证党员队伍思想和行动上的先进性。同时,抓住换届选举这一契机,将那些讲政治、有党性、有能力、敢担当、敢作为的优秀党员吸收到党组织中,通过他的努力,全村党员结构得到了优化,党员平均年龄大幅降低,活力大大增强。黄铭森还积极推动干部作风改变,落实村干部责任制,促进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打通村务工作最后一公里,使村领导班子服务意识大为提升。
两年来,黄铭森同志凭着一颗火热的心,一股“为群众谋利益”的干劲,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带领白水村取得了累累硕果。村党组织一年内就迅速摘除“软弱涣散”的帽子,他所做的一系列实事,得到群众的称颂,其本人也当选增城区人大代表,被评选为宁西街优秀共产党员。